美感教育
「美感入門」電子書PDF版之下載網址: http://ppt.cc/eWfNo | |||||
課程 構造結構質感色彩構成比例美感體驗-比例 比例的概念、觀察與實作、美的比例作品賞析與分析 | 活動 彩繪校門美感講座熱氣球新一代工作坊 |
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
國立台東女中種子學校實驗課程實施計畫
(103.05.28編修經費表格式)
一、依據:教育部102.09.25臺教師(一)字第1020134750號函核定「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」。
二、目的:瞭解以「視覺形式美感」為藝術領域課程核心主軸,在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實施的可行性及其成效,以作為 未來實施美感教育課程之基礎。
三、對象:我國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1、2、3年級的在學學生。
四、師資: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「視覺藝術」或高中藝術領域之「美術」或「藝術生活」科,具備二年以上教學經驗 之現職專任教師,並參與過本「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」「培訓工作坊」。
五、期間:103學年度第1學期(103年9月至104年1月)
六、地點:國立台東女中
七、方法:
(一) 共同規範:
1、 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「視覺藝術」課程或高中藝術領域之「美術」或「藝術生活」課程,選取一個班級,以二節連排的方式進行;一學期共32小時。
(二) 1、2、和/或3年級以下列任一方式選擇實施:
1、 「外加課程,每週二節連排,共32小時」:
在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「視覺藝術」課程或高中藝術領域之「美術」或「藝術生活」課程之外,以學校的彈性課程調配外加,或以選修課程的方式開設,以一個班級,二節連排的方式進行。
2、 「融入現有課程,每週二節連排,共32小時」:
融入現有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「視覺藝術」課程或高中藝術領域之「美術」或「藝術生活」課程,選取一個班級,以二節連排的方式進行。
八、 範圍:
(一) 現有課程之範圍:
1、 國民中學「藝術與人文」學習領域之視覺藝術。
2、 高級中學「藝術」領域之美術或藝術生活,或學校相關的選修課程或彈性課程等。
(二) 實驗課程之範圍:內容1、2、3、4項,總計32小時。
1、 「美感體驗」(共8小時):比例(4小時),構成(含線條,組合與構圖)(4小時)。
2、 「形體的美感」(共8小時):質感(4小時),色彩(4小時)。
3、 「造型的美感」(共8小時):結構的體察(4小時),構造的邏輯(4小時)。
4、 「綜合習作:觀察、認識、體驗、反思與建構」(共8小時):校園/社區在地特色,綜合練習/特色教案練習,集體創作/期末發表/交流觀摩/展覽(8小時)。
九、步驟:
(一) 種子教師參與該區大學基地辦理之「培訓工作坊」。
(二) 種子教師及實驗學校校長或主任參與該區大學基地辦理之共識營。
(三) 種子教師參加該區大學基地辦理之「課程與教案發展研討會(或研習會)」。
(四) 種子教師發展並建立課程資料檔。
(五) 種子教師入班實驗課程,種子學校行政支援。
(六) 各區大學基地代表,訪視實驗學校並建構相關資料。
(七) 總計畫(臺師大)辦理各區大學基地實驗課程期中交流會議。
(八) 種子教師完成課程實驗並建立相關「教」與「學」之文件與影音資料檔。
(九) 各區大學基地彙整並建立種子學校課程實驗相關資料。
(十) 總計畫(臺師大)辦理基地課程實驗成果交流研討會。
(十一)行政流程:
日期 | 主要行政工作 | 辦理單位 |
103.05.01〜103.06.10 | 各區大學基地完成103學年度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及種子學校校長共識會議 | 總計畫 |
103.06.10〜103.06.30 | 總計畫(臺師大)安排各區大學基地交叉檢視種子教師實驗課程計畫草案。 | 總計畫 各區大學基地 |
103.07.01〜103.07.15 | 總計畫及各區大學基地遴選高中及國中實驗課程計畫代表各3件,進行觀摩交流。 | 總計畫 各區大學基地 |
103.07.18〜103.07.19 | 總計畫(臺師大)辦理103學年度種子教師實驗課程計畫學習交流工作坊。 | 總計畫 各區大學基地 |
103.07.20〜103.07.31 | 各區大學基地彙整提送修訂後之103學年度種子教師實驗課程計畫。 | 各區大學基地 |
103.08.01〜103.08.10 | 總計畫(臺師大)彙整報部103學年度種子教師實驗課程計畫。 | 總計畫 |
103.08.10〜103.08.30 | 核定種子學校實驗課程實施計畫;並函轉宜蘭縣政府於本整合型計畫專案經費,核撥種子學校經費 | 教育部 宜蘭縣政府 |
103.09.01〜103.09.30 | 各大學基地協助種子學校向家長及學生說明實驗課程計畫 | 各大學基地 種子學校 |
103.09〜104.01 | 各大學基地協助種子學校實施實驗課程計畫 | 各大學基地 種子學校 |
十、預期成效:
(一) 美感教育課程實驗成果交流分享。
(二) 實驗學校成為國家級美感教育實驗課程示範學。
(三) 建構國高中學生美感學習之過程與結果資料。
(四) 完成部分國高中視覺形式美感教育課程基模。
(五) 奠定學生美感素養培育與養成之基礎。
十一、終止實驗後之處理:
(一) 建立課程實驗交流分享之學習共同體。
(二) 成立國家級美感教育實驗課程示範學校。
(三) 建構學生美感學習之過程與結果資料。
(四) 發展國高中視覺形式美感教育課程基模。
(五) 提供12年國教藝術類課程革新之參考。
十二、參與實驗研究人員背景資料表(詳附表說明)
(一) 美感教育大學基地主持人及指導諮詢團隊名冊,如附件1。
(二) 實驗學校基本資料,如附件2。
(三) 參與課程實驗之種子教師名冊,如附件3。
(四) 實驗課程表(課程安排情形),如附件4。
(五) 實驗課程計畫(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計案內容架構圖、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表等),如附件5。
(六) 實驗 班級基本資料,如附件6。